如何上好期末道德與法治復習課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----道德與法治老師? ? 張淑意
這學期本人擔任七年級一、二、三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工作。教學過程中本人努力盡快適應新學期教學工作的要求,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,認認真真,使教學工作有計劃、有組織、有步驟地開展。但是,每到期末,枯燥乏味的的復習課往往令我頭痛,另學生厭煩。針對此現象,現對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:
大家都知道復習課就是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、條理化,幫助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的必要的教學過程,也是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已學知識和技能的一個重要途徑。
其實,復習課和新授課一樣重要,而且要上好似乎比新授課更難。因此,認真高效地組織復習,彌補新授課的不足,使業已遺忘的得到恢復,并舉一反三,甚為重要。而且,相對而言,上復習課的難處在于:其一,教學任務必須由教師自己確定。復習課不像新授課,課程標準上沒有明確的教學內容規定。因此,教師通常在確定復習什么時犯難。其二,教學內容不新,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。復習課的內容,對大多學生來說是熟悉的,有些甚至已完全掌握。因此,不分“生”與“熟”的重煮一遍,許多學生不感興趣。而要引起學生的興趣,除了方法上變化外,一定要復習學生迫切需要復習的內容??梢姛o論是選定復習內容還是變換方法都需要克服困難。其三,要復習的內容多, 時間緊,心理容易疲勞。
針對復習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,我覺得應遵循以下原則,幫助學生梳理知識,形成網絡,揭示規律,從而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和整理、加工與處理的能力。
1.基礎性原則
無論哪一種復習都要抓住基礎知識復習與基本技能訓練?;A知識的復習要弄清這些基礎知識是怎樣提出來的?具體內容是什么?應怎樣敘述與證明?有何主要應用?應用時應注意什么?它和其它基礎知識有什么聯系?等等;基本技能訓練在復習中應引起高度重視,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多練習一些能直接運用基礎知識來解的題目。另外,該記住的一些詞語、原理以及一些技巧、方法都應要求學生力爭記住,知識缺漏要補上。
2.系統性原則
復習不是炒冷飯,不是把平時學習過的內容重復一遍,而是要把平時所學的局部的、分散的、零碎的知識縱橫聯系,使之系統化、結構化。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各部分教材的地位與作用,揭示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。所以復習時,可采用“以線串珠”的方法,把知識概括成圖示式、口訣式,綱要式,便于記憶與理解。
3.重點性原則
復習課內容一般都較多,時間又有限。因此,不能面面俱到,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,而是要有重點地復習,做到: ①突出重點章節的復習;②突出重點概念、重點例題習題、重點解題思路與方法的復習; ③突出薄弱環節的復習; ④突出重點難點的復習。
4.精選性原則
復習課中例題的選擇,習題的配備必須精心考慮,題目必須有一定的基礎性、綜合性、啟發性、代表性與典型性,要選擇一些能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的題目進行講解或讓學生練習,幫助學生從中找出解題規律與方法。還可選一些開放性的題目開闊學生思路,使學生通過復習有新的收獲、新的體會。
5.主體性原則
復習課應同樣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,要千方百計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復習過程,凡是學生看得懂、講得來、做得出的內容與題目,都要讓學生去獨立完成,教師不要都包辦代替,不要滿堂灌。
我想把握好以上原則,教師就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復習情況,及時幫助學生排憂解難,及時地反饋評價和矯正學生復習的情況,使每一位學生通過復習都有所發現、有所拓展、有所領悟、有所提升。
- 上一篇:提升自己 立足課堂
- 下一篇: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